您所在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太阳集团2138网址“系列学术讲座第182讲—槟榔传说的文化解读







 


129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周大鸣教授应邀于立言楼B4-1开展以“湘潭槟榔的传说与际遇”为题的学术讲座。太阳集团2138网址李胜清教授担任主持人,廖君湘教授、罗渊教授、潘年英教授、胡铁强副教授、胡志明博士以及文艺学研究生代表和部分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到场聆听。

 

作为湘潭本地人,周大鸣教授表示槟榔是他的爱好之一。他以一张槟榔树的图片为引子,介绍了槟榔的主要产地、产量、消费市场和功用,将大家迅速带入讲座主题。周大鸣教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槟榔的研究背景:目前大多是关于的药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研究,而人文社科界对槟榔的关注则比较少。对于槟榔的食用习俗,周教授指出,在中国食槟榔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南朝,并通过讲述东晋末年大臣刘穆之酷爱食槟榔的故事、举例苏轼诗作和竹枝词中提到槟榔的诗句等,体现出食槟榔现象在民间的普遍性。槟榔本身作为一种食品,也有着它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如槟榔树因结果较多而有多子多福的寓意,因而在湘潭成为婚宴的必备品等。周教授说道,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和槟榔在礼仪交往中实用度的提高,促使商业资本大量注入并推动槟榔消费与价格的变动,进而引发消费阶层与社会的分化,这也是槟榔的一种成长过程。

 

提到湘潭的槟榔,周大鸣教授指出,槟榔原产自热带地区,湘潭的槟榔多来自海南岛,在航运时代借助四通八达的水系,再加之湘潭本身具有优秀的港口条件,海南岛的槟榔便沿珠江北上到达湘潭,进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槟榔加工产业。这就是湘潭虽不是槟榔的原产地,却被称作槟榔城的原因。槟榔由外来食品演到融入进本地的日常习惯,形成持续性需求,便是外地食品本土化的过程。地方社会对外来习俗的接纳性选择,实质上体现出中国在对待不同的文化时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同样,槟榔在全国各地的流通,其本质上也是以槟榔为线索的改良过的湖湘文化的传播。

 

在提问环节中周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回答,引得现场的阵阵掌声。讲座最后,潘年英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建议同学们去主动了解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与研究领域,并对同学们在论文选题方面做出一些启示。

【新闻链接】

   周大鸣,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委。